更/懂
餐饮酒店设计和施工 , 更多人选择了我们
——中日森林植被恢复学术研讨会侧记中国绿色时报8月24日报道(记者李娜)自然灾害对人类有着致命的威胁,对森林生态系统同样有着触目惊心的危害。如何尽可能地减小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?怎样更好地进行灾后森林植被恢复?8月21日,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中日森林植被恢复学术研讨会上,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们就森林防灾减灾作用、灾后植被恢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。减少灾害威胁的绿色力量地震、泥石流、海啸、洪水在种种自然灾害面前,生命显得如此脆弱。
人类虽无法阻止自然界的异常变化,却始终未停止探索科学减灾的步伐,在此过程中,森林生态系统的减灾作用日益凸显。森林不可能完全防止灾害,但可以减少灾害的威力。
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太田猛彦说。2011年3月,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和严重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,沿线海岸林为减轻海啸危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太田猛彦介绍说,海岸林对于减小海啸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作用:一是削弱海啸的冲击力;二是延缓海啸的到达时间,为人类争取了宝贵的避险时间;三是固定船舶等漂浮物,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坏。地震灾害往往因为引发山体坍塌、泥石流等灾害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,森林对山体表层坍塌引发的泥石流具有重要的抵御作用。
森林综合研究所企划部长落合博贵在发表《森林防止和减轻山地灾害的功能与对策》学术报告时说:当发生暴雨时,森林可以截留一部分降水,再将其余降水以林内雨的形式流到地表。而地表落叶层的堆积,不仅避免了地表径流的产生,还能防止因火山灰堆积而引发的地表沟壑侵蚀。
树木的根系扎得很深时,可以延缓山体坍塌的时间,当树干折断后,树根依然可以抓住地表土,防止山体滑坡。先治山后造林的绿色样本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破坏了城镇和村庄,也引发了大规模的山体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在灾区的山坡上留下了许多痕迹,现在仍然给灾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轻视的威胁。
近几年,林业工作者不断探寻能够更好恢复地震灾区森林植被,防止泥石流等灾害持续发生的有效方法。2010年2月,四川省地震灾后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正式启动。项目以先治山后造林为总体思路,用两年多的时间,在灾区的荒山上留下了一片片树林。
要造林就得先治山。在分享四川省地震灾后林业生态重建经验时,四川省林科院林业所所长鄢武先介绍说,植物生长的关键是生长地方的地基和根系发育的土壤的稳定,而坍塌地坡面上的土块不稳定,地表土壤容易流失,植物难以扎根生长。雨水的不断侵蚀还会引发崩塌地的扩张,使山体坡面更加不稳定,从而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。要进行崩塌地的植被恢复,首先要稳定坡面,防止地表土壤的移动,给植物创造生长的基本条件。
从几位专家发表的震后森林植被恢复报告中,记者了解到,治山工程通过采用土木工程措施稳定地表土壤,确保植物扎根前的良好生长环境,然后再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更加稳定的山体。治山工程的实施能够稳定山坡,改善植被生长的基础,而造林的成功会给山体带来持续稳定的理想状态,二者相辅相成。据鄢武先介绍,治山工程分为山坡工程、溪涧工程和滑坡防止工程。
依据山体的破坏形态和程度,项目对地震造成的荒芜山坡实施了山坡工程。其中,山坡基础工程通过切坡工程、挡土墙工程、渠系工程等措施来稳定坡面;山坡绿化工程通过栅栏工程、土袋阶梯工程、草席覆盖工程等工程措施,以及栽植工程、点撒播工程等栽植措施来恢复山体植被。震后天府之国的绿色崛起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林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,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巨大损失。
据不完全统计,地震共损毁林木林地面积32.87万公顷、森林蓄积1958万立方米、林木种苗基地1625公顷,还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严重下降、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严重受损、次生灾害周期长、危及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等后果。据鄢武先介绍,为恢复重建灾区森林植被,截至2011年9月底,四川省累计投入资金70.6亿元,通过人工造林、生物与工程措施、点撒播以及封山育林等措施,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等方式,兼顾灾后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,完成恢复震损林地植被30.7万公顷,恢复林木种苗基地2130公顷,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0.4万公顷。
记者从鄢武先处还了解到,目前,项目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、绵阳市北川县和德阳市绵竹市共建造了12公顷的示范施工地,成功打造出林业治山的典范。为了更好地巩固和优化四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,四川省从今年开始,在39个受灾县(市)全面实施地震灾区震后生态恢复重建项目。
本文来源:银河游戏中心官网-www.huayoujy.cn
餐饮酒店设计和施工 , 更多人选择了我们